2025年中国·临夏花椒产销对接大会暨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年会举行
7月24日,2025中国·临夏花椒产销对接大会暨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年会在临夏举行。来自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单位、行业协会和全国企业客商齐聚临夏,为花椒产业发展搭建了临夏花椒品牌宣传推广、产销对接平台。
“我的合作社有大约100亩花椒,每年产花椒70吨左右,销售收入680多万,合作社的纯利润15万”,临夏县莲花镇鲁家村仲康花椒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鲁仲康对自己的花椒产业如数家珍,他说,合作社吸纳劳动力30多人,人均收入两万左右,带动当地农户171户577人种植花椒,为他们邀请技术专家,提供信息,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稳定增收。
临夏州花椒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规模较大,目前,全州花椒栽植面积51.3万亩,挂果面积45.75万亩,涉及积石山、临夏、永靖、东乡4县57个乡镇267个行政村、5.3万户群众,是临夏州刘家峡库区沿岸主要经济林果树种,在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着重要的促农增收作用。
近年来,临夏州委、州政府借助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将花椒产业定位为富民强州的关键驱动力,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多措并举筑牢花椒产业根基,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加大品质提升,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积极引进优良化品种加强基地建设,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同步跃升。加快数字转型,临夏花椒网成功上线运行,构建起了集产销对接、技术服务、品牌展示于一体的线上平台,促进了产区与市场的精准对接。扩大市场影响,临夏花椒正式纳入全国花椒价格指数监测体系,成为省内第四、全国第九个被纳入红花椒价格数据监测的地区,在全国花椒产业中发出了“临夏声音”。强化品牌塑造,注册了“临夏大红袍花椒”著名商标,积极申报创建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等“甘味”品牌,通过积极开展宣传推介,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如今的临夏,“椒”香四溢,“麻”劲十足,临夏花椒产业已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们已经从传统种植走向了科学种植,品种改良方面,从树木高度,树枝数量进行把控,这样保证了花椒的品质和产量,还有无人机打药,统一管理,不像以前农户各自自己打药。现在烘干都是机烘干,相对于曾经自然晾晒而言,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让花椒颗粒颜值更高,”积石山县建平花椒种植购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建东指着眼前的无人机,激动地说,他们现在已经实现了科技种植,全产业链各环节都是现代化操作,包括后端的花椒精选和包装,都实现了科技化,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花椒远销成都,重庆等地,老百姓不仅比以前更轻松了,收入也更高了。
着眼发展,临夏锚定打造“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功能定位,坚持立足全省、面向川渝、放眼全国,谋划实施花椒低效林提质增效、高标准出口型示范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加快完善集栽培、精选、烘干、加工、冷链、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推动花椒产业与临夏美食、川渝火锅等融合发展,全州花椒种植年产量近万吨、产值5亿多元,临夏花椒成功纳入全国花椒价格指数监测体系,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认证即将获批,花椒产业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快车道”,展现出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
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会长陈国华告诉记者,此次花椒产业产销对接大会,搭建起临夏花椒品牌宣传推广、产销对接平台,重庆火锅与临夏花椒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相通,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将充分发挥协会千余家会员单位、火锅要素平台(交易中心)、火锅博览会以及重庆火锅全球行等资源优势,加强与临夏的深度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临夏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临夏州对临夏花椒十佳采购商授牌、临夏花椒十大经销商、临夏州花椒种植能手和优秀花椒专业合作社、临夏花椒王、临夏花椒百年古树村进行了授牌。会议期间,来自省内外的花椒产业链企业认购临夏花椒共计580余万斤、现场签约项目10个,签约额近1.8亿元。
据了解,临夏栽培花椒有1300多年的历史,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临夏就在刘家峡两岸荒坡地上引进种植花椒,历经30多年的耕作,到九十年代大面积发展,逐步形成“四县八乡”的临夏花椒核心产区。临夏由其独特的河谷纵横,川塬相间,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特殊地理、气候和生态条件,孕育了久负盛名,品质独尊,品相一流、颗粒饱满、色泽红艳,麻味浓郁芳香的临夏花椒。临夏花椒被评为“甘肃十大名果”,积石山县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的美誉。(韩敏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