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介人物(文化艺术界)

来源:临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6-01 16:13
字号:

文化艺术界

宋文明  生于1921年,祖籍永靖县莲花乡康家湾。1967年,刘家峡水 库截流蓄水,其亲属迁居临夏县桥寺乡大刘家村。台湾省著名政论家、资深报人、资深国际问题专家。少读私塾,后入临夏私立兴华中学,毕业后外出,到苏州政治分校求学。1943年,任西安《青年日报》社编辑。  1949 年去台湾,任台湾《联合报》、《欧洲日报》、《世界论坛报》主笔,撰写论文5000余篇,被台湾报界誉为“全中国最资深报馆主笔”和“新闻专业五  十年老报人”,先后出版《世界的今天与明天》、《梁启超的思想》 《美国 的对华政策》等十多本专著。1990年3月,宋文明首次回大陆探亲。翌年9  月,以其父之名设立“宋锡五奖学金”。自1991年起,每年提供7000元人  民币(后增至8500元)作为奖学金。 1992年,动员在台“甘肃同乡会”成  员,每人每年捐1万元人民币,约10万元,资助永登、甘谷、陇西、民乐  等县的教育事业。1994年9月,设立“西部女童教育实验宋文明先生奖”。 每年出资1万元人民币用于奖励甘宁青3省在女童教育方面做出主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1995年,在兰州设立“宋照远造林绿化奖”,每年元月出资  2.5万元人民币,作为造林绿化奖金。1996年,捐资5万元支持临夏教育事 业。2000年,寄款5万元人民币支持家乡郭家湾及莲花库区旅游绿化事业。 2001年2月,  “宋锡五奖学金”改为“宋锡五文教基金会”,临夏州每年品 学兼优的“高考状元”生有了40万元的基金保证。

江怀义 生于1925年,红台乡人,高级书画师。1949年,参加中国人 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随刘邓大军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财经大队挺进大 西南。1950至1958年,历任原巴县人和税务所所长,九龙坡区杨家坪税务所所长,重庆市税务局第四分局秘书科股长。1958年,从经济战线转到教  育战线,曾任九龙坡区教育局副局长。1985年,离休并开始精研书法。 1993年,其作品在由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  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一届国际绘画书法艺术大  展"中,荣获老年组书法优秀奖。1995年,  “首届海内外书画艺术现场表  演暨艺术品博览会"上,其作品获“金鹿奖”。1999年8月,在美国纽约举  办的"第三届国际‘金鹅奖’书画大赛"中荣获铜奖。2004年5月,其作 品《中华叩天曲》在“第二届中国老年书画摄影作品展赛”中荣获金奖。 2005年9月,诗文集《大漠雁飞》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格  来  生于1928年,藏族,祖籍临夏县铁寨乡(今尹集镇),后迁居甘南州夏河县。1948年,考入湖南大学法律系。1949年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同年秋,任中央民委共青团总支副书记。 1951年,任西藏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旋任十八军侦察营前线侦察员,参加解放西藏的昌都、江达、角雅等战役。1953年,调入新华社西藏分社, 历任第一副社长、党组副书记。1956年,任新华总社国内部外事记者。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重调西藏分社任第一副社长、党组副书记,被评为高级记者。在多年记者生涯中,先后采写新闻、通讯、特写200多万字。在藏期间,长期深入研究藏学,著作有30集电视剧剧本《金城公主》、《神秘的西藏》、《庄园三代人》等。1999年,同人合作并担任编委、英文审稿人,出版国家三代领导人大型画册巨卷。2000年,同人合作并担任副总编,出版北京植物园画册。在京期间,多次给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担任重要活动翻译。

王 鉴  生于1928年,新集镇古城村人。1949年,考入西北师范学院英语系,参加反对国民党省主席郭寄峤在甘肃省发行建设公债的学生运动,参加“西北青年民主同盟”。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部队 进藏,分配到西藏新闻简讯社(西藏日报社前身)工作,历任藏文《西藏 日报》记者、编辑、副总编辑。1983年6月,任西藏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 社长、总编。1987年,担任副主编和编写组长,参加编写国家科研项目《当代中国的西藏》、《中国文化大观 ·藏族篇》、《辉煌的二十世纪新中国大纪录(西藏卷)》等著作。1994年,退休。

李永滋 生于1933年,土桥镇侯段村人,民间平弦演奏家。幼读私塾,受叔父李荪生熏陶,学三弦、二胡。20世纪50年代后,拜师耿治天、 石德安,主攻三弦弹唱,掌握《真武成圣》、《画西厢》、《宋江投朋》等40多个传统曲目。表演中注重平弦艺术的传统韵味,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内在艺术形象,形成其独特的表演风格。1959年,参加“甘肃省第一届群众  文艺汇演",为耿治天、李荪生演出伴奏,并表演由其编创的节目《共产  党比娘老子亲》,获优秀节目奖。20世纪60年代后,活跃在临夏县、市的茶园、俱乐部等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中。1985年,抢救录音曲目、曲牌、 唱段50多个,其中20个入选《中国曲艺音乐集成》。1995年,将耿治天传  其民国时期的《一号》平弦唱本赠给文化部门,为研究早期平弦演唱活动  提供重要史料。

鲁正葳 生于1935年,女,土桥镇大鲁家村人,高级记者。少年时期  入临夏县女子小学(原城北女校)读书。1947年,考入私立兴华中学,翌年转入兰州女师附中。1949年,回到临夏中学。1953年,到甘肃省委党校学习,同年11月结业,调到共青团和政县委工作。1954年,调往兰州市交  通局。1956年,被评为兰州市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和城关区群英会代表。  “文革”中被下放到兰州运输公司保养场。1975年,调到兰州汽车运输公司工会工作,参与创办工人大学。1982年,任《兰州报》驻兰州市  委记者。1985年,任《兰州晚报农村版》主编,后任《兰州晚报》副总 编。先后采写消息、报告文学、学术论文等各种体裁的文章数百万字。 1989年12月,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为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荣誉证书。1994年,报告文学集《永恒的追寻》获甘肃省作协“开天龙杯”优秀报告文学奖。2000年,出版  《西北大发现》。其生平事迹收入《中国电视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等书。

刘 玉  生于1936年,三角乡(后并入土桥镇)大鲁家村人,高级编辑。少年时期爱好文学,就读临夏中学时在临夏《团结报》发表处女作《北塬的夏天》。高中毕业后,参加玉门天然气石油基地建设,参与编写玉  门油矿史《石油城》,后调石油工人报编辑部工作,文章不断见诸报端。 1965年,被玉门石油管理局评为“五好标兵",出席“河西地区文教群英会” “全国青年创作积极分子大会”。1972年,调入《甘肃日报》社工作, 先后任文化教育部主任、政治理论部主任、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先后评聘编辑、主任编辑、高级编辑职称。期间,在《人民日报》、《甘肃日报》、《临夏文艺》等近20种报刊发表300万字作品。在省内外发表的较有影响的作品有《人民文学》上发表的散文《石油城的热浪》, 《新华文摘》转载的报告文学《星蚀》、《朱贵忠烈传》、《肋巴佛传奇》等。《马礼堂前后传》、《金席大师贡唐仓》、《石三妹》等作品多次获全省文学奖。2002年, 发表《难忘王进喜》 一书。

贾登文  生于1937年,祖籍永靖县唵歌集,后移居临夏县北塬乡,主任编辑。1954年7月,临夏师范学校毕业,先后任小学教师、教导主任、 校长。1956年起,从事新闻工作,曾任《永靖县报》、《临夏市报》、《临夏团结报》记者、编辑,期间赴新华社学习摄影。20世纪70年代初,先后任  甘肃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国际部主任编辑、电视研究室主任等职。1997  年退休。工作期间,曾赴日本、欧洲等采访拍片,在省、国家级理论刊物  上发表论文20余篇,拍摄制作电视纪录片、专题片100部(集),30件作品  由中央电视台翻译成日、英、法、德、西班牙、阿拉伯等语种,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四集电影纪录片《探察冰川奥秘》荣获1982年度全国好新  闻一等奖和全国电视专栏节目一等奖;电视纪录片《积石山下》  《正月里  的拉卜楞寺》分别获1985年度和1987年度全国对外宣传优秀节目三等奖; 电视纪录片《古尔邦节的临夏》、《大漠清流》分别获1990年度和1991年度  全国对外宣传优秀节目二等奖;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华之最》获1989年度  全国优秀电视节目三等奖;主编《电视论文集》、《电视优秀作品选》两书;编辑出版画册《今日GSTV》 和《王训端书法集》。

徐登举 生于1939年,路盘乡刘家村人。1958年,临夏中学毕业后考 入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新疆工作,曾任新疆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理事,新疆山水画研究会理事,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喀什地区文联秘书长,世界美术(华人卷)编委顾问等职。在学习中 国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师承画家汪岳云、赵望云等,临摹边塞风光,其中 国西部山水、大漠、戈壁、雪山画法自成一派。长期研习书法大篆、小篆、隶书、魏碑,临摹郑板桥书法和近代于右任草书。其书画作品曾获“95'振兴丝绸之路海内外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金奖、  “95’国际文化 交流佳作奖”、  “97'迎香港回归全国书画精英邀请展”金奖、  “98’香 港国际书画大展”银奖,入选《中国当代名家书画选集》  《中国美术书法 界名人名作博览》  《世界当代书画作品选》等国内外知名刊物和大型书画 册,个人曾被评为国际银奖艺术家。

黄成宝  生于1939年,南塬乡陈黄村人,甘肃日报社副总编、编审。 1970年,西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在甘肃日报社编辑部工作,从事采编业  务。先后派驻平凉、临夏任驻地记者8年,采写消息、通讯1000余篇。采编700多篇报道和内参稿。撰写的《山崩地裂时》、《大青马》、《鸡年鸡兴旺》、《店小人殷勤土炕客常满》等作品,在社会上都引起较大反响。1982年,参加全省表彰大会,被评为全省先进新闻工作者。1983年后,评为主  任记者、高级编辑、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1991年8月,任甘肃日报社副总编辑(副厅级),兼任纪检组组长。1984年11月,在全国新闻工 作者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一等奖。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足迹遍布甘肃省14个地、州、市和80多个县区。先后采写拍摄新闻、 通讯稿及新闻图片达1000余篇(张),编发记者、通讯员稿件数万篇。在  任上海《文汇报》特约记者8年期间,累计采发报道甘肃稿件100余篇。

赵 忠  生于1941年,先锋乡赵官村人。1960年6月,参加工作。爱  好文学创作,兼顾摄影及地方文史研究,著有《牡丹月里来》、《西部风景线》、《河湟随笔》、《大禹导河之州》等4本散文集,其中《风雪达力加》 一文入选《甘肃文学作品选粹(1949— 1999)》散文卷;《牡丹雪里洒葡 萄》 一文获省级二等奖;《临夏行》 一文被美国华文杂志转载。编著《古诗咏河州》、《河州古诗较评》。校编《张思温文集》、《张思温诗集》、《邓隆遗稿全编》等,校订张质生《退思堂诗文集》、马玉海《民族团结与社  会发展》。摄影画册《莲花山》、《丝路营造 — — 临夏州古典建筑艺术》、《临夏砖雕》(与人合作)等。参与拍摄《积石山下》、《松鸣岩》、《逛鸟市》、《临夏小吃》、《临夏大丽花》等电视专题片。出版《河湟民族饮食文化》,被浙江旅游学院定为教学资料。编辑出版展示临夏历史和文化的书籍图册《积石访碑录》、《书画舟》、《临夏古书画》等。2001年7月,退休。

卢世雄  生于1949年,韩集镇姚川村人,甘肃省特级教师。1968年,临夏中学毕业后,任临夏县姚川村小学教师、校长。1982年,西北师范大 学历史系毕业后,在临夏中学任教,历任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副校长等 职。1997年,获省级“园丁奖”。1999年3月,任临夏州卫生学校校长、书  记。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民族日报》、《甘肃教育》、《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著有地方史、文艺评论、散 文、教育教学等方面文章100多篇60余万字,主要有《梁启超思想研究》、《历史的真实画卷——张质生的生平与著述》、《邓隆与他的临夏山水诗》、《千古文章应凭我——张和生平与著述》、《双城近考》、《西欧印象》、《熟悉地方史,教活历史课》等,散文《绿波涌出水晶山》获临夏州首届“五 个一工程”奖。

侯铭源 生于1964年,土桥镇侯段村人。1984年,毕业于甘肃河西师 范学院美术系,从事美术教育、群众文化和艺术创作等工作。1993年,被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艺术部等单位授予"世界优秀艺术家称号"。 1994年,其作品被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等单位评定  为一级美术作品。创作完成的美术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及全国性美术展览和有关国际艺术交流,其中国画《源远流长》入选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美术 作品展览;国画《图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被甘肃省委、省 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第二届敦煌文艺奖、甘肃省文学艺术最高政府奖和临 夏州首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版画《远古的文化》入选《20世纪 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荣获国际文化交流荣誉奖。部分作品、个人传 略编入《国际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中国当代 文艺家辞典》等。出版《侯铭源国画专辑》、《中国西部画家五人作品集》 等画集。

李  俊  生于1964年,韩集镇双城村人,副教授。1988年,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先后在临夏县姚川小学、韩集中学 (后改临夏县中学)、临夏师范学校、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2001年至  200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材料与技法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进修。 1997年,水墨画《陇上童曲》入选"第四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 1999年,水墨画《亘古山原》获“青海省第四届文学艺术展览”优秀作品  奖。2000年,  《诗经(插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2年12月,在青海省西宁市成功举办“李俊现代水墨画作品展览”。2004年5  月,在浙江绍兴文理学院恂如美术馆举办“李俊现代水墨画作品展览”。 同月,出版《李俊现代水墨画作品集》。同年11月,在浙江师范大学美术  馆举办“李俊现代水墨画作品邀请展”。2005年,画作《山海经》入选  “青海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览”并获银奖。

王维胜 生于1964年,桥寺乡大梁村王窦家嘴人。学生时期,在《甘 肃日报》、 《甘肃农民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参加工作后,在《河州》等  杂志上发表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作品有《中风之谜》、《往事》、《脚户哥》等。1992年,转入长篇小说创作。2002年7月,创作完  成40万字的长篇小说《黄蜡烛》,入选“黄土地”长篇小说系列丛书。 《黄蜡烛》是临夏州首部长篇小说,甘肃省电视台《文化风情线》、临夏电视台《这方热土》栏目分别做专题报道,中国新闻社“海外看中国”、 《甘肃报》、《甘肃文艺报》等相继刊发文章和新闻报道,2003年8月获得第  五届北方八省一市优秀图书二等奖、第二届政府“五个一工程”

张作良 生于1969年,河西乡常家村人,高级葫芦雕刻艺术师。2004 年6月,其《黄河铁桥》、《白塔山》等8件葫芦雕刻作品作为甘肃特色工艺 品由省政府赠送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及国际友人。2005年9月,作品《八十七神仙图》获第八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设计创新”一等奖。其最具代表的作品有《千手观音》、 《西方三圣》、《嫦娥奔月》及毛泽东、周 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伟人肖像。2005年12月,获得甘肃省工 艺美术协会授予的“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