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湾镇
一、地理区位
黄泥湾镇地处临夏县东南部,东接路盘乡,南与和政县三十里铺镇和马家堡镇毗邻,西南接榆林乡,西靠民主乡,北抵临夏市南龙镇,总面积19.44平方公里,其中乌玛高速、310国道、黄罗路、临夏(四家嘴)至和政(三岔沟)旅游大通道等主要交通公路干线穿境而过地,形地貌属半川半山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地平均海拔2070米,川地平均海拔1940米,气候夏季降雨量相对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6.8℃,1月均气温-12.8℃,7月均气温19.5℃;无霜期年平均170天。生长期年平均180天,年平均降水量514毫米,境内河道属大夏河水系,牛津河自黄泥湾村西人境,由西而东流入大夏河,境内河道长约12千米。全镇耕地面积15836亩,人均耕地1.23亩,主导产业为“劳务+养殖+特色种植”。
全镇辖10个行政村,分别是振华村、郭吴村、十五里铺村、红崖村、程家川村、五一村、鲁家村、王家村、阴山村、黄泥湾村,有汉、回、东乡、保安、藏族、撒拉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占38.8%。全镇现有干部职工73名,扶贫专岗、城镇公益性岗位、文化志愿者等聘用人员18名;现有村干部39名,其中选派专职书记3名、达到30%,选派专职文书10名,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9名、达到90%。辖区内有1所初中,6所小学,8所幼儿园,1所卫生院,宗教场所14个,其中伊斯兰教10人,道教4个。有豪马驾校、神韵砖雕等各类企业97家,个体户26户,群众在外创办牛肉拉面馆359家、休闲旅游农家乐13个,先后落地了临夏综合物流园项目(总投资25.4亿元)、临夏州生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与“云仓配”智慧冷链系统等项目、临夏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2022年底全镇农民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58元、同比增长12.5%;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34元、同比增长14.4元。
二、产业发展
坚持把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群众稳定增收脱贫的根本途径,以村级产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通过合作社示范引领、龙头企业带动,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千方百计育产业、促就业、保增收,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全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州级农业现代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和动员龙头企业参与的方式,在五一、阴山村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070亩,分茬种植豆角、甘蓝、红笋、娃娃菜等高原夏菜,帮助申报落实高原夏菜奖补资金42.8万元,积极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到基地务工,带动群众享受土地收益金的基础上,年累计吸纳劳动力500人次以上,使农户劳务和地租收入亩均达5000元左右,实现了企业和农户“双赢”的良好局面。积极推动畜牧养殖产业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实施生猪粪污处理项目6户、落实补助资金19万元,全镇建成规模化养殖场6个、家庭农场及养殖大户90家,牛羊存栏8900头、猪存栏4770头、鸡存栏4.8万只。累计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100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43.1万元、村均4.3万元,其中黄泥湾村、鲁家村等4个村超过5万元。打造餐饮旅游新业态产业,扶持鼓励群众在外创办牛肉拉面馆359家、休闲旅游农家乐13个。特别是郭吴村星翼文旅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创办的“五岔沟”生态农庄,积极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也有效带动了全镇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1、高原夏菜种植。按照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州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为依托,以鑫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发展高原夏菜种植,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种植规模,计划在阴山村、五一村、鲁家村等流转土地1070亩,采取集中分茬种植的方式,种植高原夏菜2500亩。使群众在稳定获得土地流转金的同时,又能在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2、积极培育油桃产业。加强技术培训,积极引导群众,对已经嫁接改良的2400亩油桃,进行精心管护,确保今年实现挂果收益,为发展乡村旅游业奠定基础。
3、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计划对程家川村现有的22座旧蔬菜大棚按照日光温室标准进行提升改造,原有种植农户在享受土地租金的基础上,优先享有租种使用权,每年按照一定比例上缴租金;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群众收入。
4、百合种植。计划在黄泥湾村山地示范种植百合80亩。
5、马铃薯示范种植。依托今年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计划在郭吴村山地示范种植脱毒马铃薯240亩,辐射带动周边各村因地制宜示范种植脱毒马铃薯1000亩。
6、油葵示范种植。计划在旅游大通道、黄罗路两侧3米范围内种植油葵50亩,其中五一村25亩、鲁家村25亩。
三、社会事业
1、医疗方面:2023年全镇医疗保险应参保12709人(户籍人口13215名),实际参保12163名,不计入参保范围506人,参保率95.7%;2022年全镇医疗保险应参保13189名,实际参保12763名,不计参保范围31名,未参保395名,参保率96.99%。其中已脱贫户、监测对象、民政对象参保率全部达到100%。2021年落实参保资5349人(全额资助122人、差额资助5227人),符合条件的已全部落实医疗资助政策。2021年全镇大病患者46名,接受住院治疗30名,自付金额大于1万元的5名;慢四病355名,其中已稳定脱贫人口272人、监测对象83人(2020年60人、2021年23人);全镇共住院1291人,全部按政策落实了医疗报销。
2、养老方面:2022年全镇医疗保险应参保13189名,实际参保12763名,不计参保范围31名,未参保395名,参保率96.99%。其中已脱贫户、监测对象、民政对象参保率全部达到100%。2021年落实参保资5349人(全额资助122人、差额资助5227人),符合条件的已全部落实医疗资助政策。2021年全镇大病患者46名,接受住院治疗30名,自付金额大于1万元的5名;慢四病355名,其中已稳定脱贫人口272人、监测对象83人(2020年60人、2021年23人);全镇共住院1291人,全部按政策落实了医疗报销。2021年全镇养老保险应参保7991名,实际参保6958名,不计参保范围817名,未参保216名,参保率97%。2021年全镇养老保险应参保7991名,实际参保6958名,不计参保范围817名,未参保216名,参保率97%。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牵扯振华,郭吴、十五里铺、鲁家村共计394户1317人,参保率100%。
3、兜底保障:残疾人持证人员496人,其中重度残疾人199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99人,享受困难生活补贴197人。全镇低保户405户1577人,其中特困分散供养人员62户62人,一类低保33户74人,二类143户443人,三类低保户202户929人,四类低保户27户131人。残疾人持证人员499人,其中重度残疾人249人。
4、民政物资救助发放情况:2022年8月23日,黄泥湾镇给本辖区内的62户农村特困分散供养户、33户74人一类低保户、6户6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户1人孤儿发放了民政救助物资,让这些老人和儿童及困难群众感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本次发放了棉被62床,褥子62床,床单124条,被套124条,枕巾 124条、枕套 124 条、枕芯62个、毛毯 62件、春秋装套装上衣62件、春秋装套装裤子 62件、长袖T恤 62件、衬衣62件、春秋装秋衣裤62套、鞋子62双、拖鞋62双、袜子62双、洗手液62 瓶、面粉204袋(25kg/袋)、大米204袋(10kg/袋)、菜籽油 204桶(10L/桶)。
5、防止返贫监测方面: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包乡、“大村长”联村、“联户长”包户工作责任制、驻村工作队管理制度,持续开展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先后专题召开工作安排会、推进会和培训会,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早帮扶。高质量推动完成2轮次集中排查和专项排查工作,经排查全镇2022年新识别监测对象4户14人、回退9户36人、清退2户2人。全镇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22户523人,已消除风险96户421人,同步对风险未消除的26户102人逐户逐人分析致返贫风险,因户因人制定落实“一户一策”帮扶计划措施,在规范落实患病报销、产业就业、教育帮扶等政策的基础上,对无稳定收入来源、家庭支出较大的19户62人风险未消除户落实了兜底保障政策,切实守住了返贫致贫底线。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2020年以来累计落实产业扶持奖补资金960户2360.303万元(2022年21户7.2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奖补资金180户71.96万元,落实边缘户产业达标奖补资金68户32.25万元,发展“五小产业”15户补助资金3.2万元,蜜蜂养殖奖补13户补助资金2.6万元,在兰郎公路和黄罗公路沿线的程川村、王家村、五一村、鲁家村、红崖村、黄泥湾村栽植油桃2369.36亩70233株,在黄泥湾村一、二社种植百合36户83.5亩,积极发放小额信贷944户4256.78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85户2130万元,生态搬迁贷款13户65万,实现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应贷尽贷”,有效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积极性。2022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58元(2021年9652元)、同比增长12.5%,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34元(2021年9120元)、同比增长14.4%,增幅比农村居民高出1.9个百分点。
6、义务教育方面:全镇6-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生2035名,初中已毕业20名、残疾无能力2名(黄泥湾村2名)、送教上门3名(红崖村2名、阴山村1名),在校就读2010名,其中县内就读1359人、县外就读651人。
7、产业帮扶方面:2021年落实产业奖补资金15户8.6万元。实施高原夏菜奖补1041亩52.1万元。2022年,落实劳务奖补和交通费补贴1738人173.07万元。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78人(今年新增10名),落实补助106.8万元。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落实产业奖补奖补21户6.2万元,积极发放小额信贷944户4256.78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85户2130万元,实现有贷款需求农户“应贷尽贷”,有效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积极性。
8、务工就业方面:2022年全镇劳动力7215人,已组织开展中式面点、牛肉拉面、挖掘机、农业实用技术、布鞋加工等培训4期250人,其中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143人。(贫困劳动力培训102人),完成劳务输转5500人,其中大就业系统输转4075人,其中省外务工2083人,州外省内务工256人,州内务工1736人, 同时已申报劳务奖补1899人146.46万元,现已落实奖补:766人47.43万元(劳务奖补386人24.63万元,交通补贴380人22.8万元)。全镇乡村公益性岗位:168人,(其中乡镇开发156人、水务局开发12人)。在本年度乡村公益性岗位变动5人,分别为:5人1月份3人,3月份1人,5月份1人。
9、村集体经济:全镇村集体经济收益金达36.9万元,其中黄泥湾村、鲁家村超过5万元,各村严格按照532分配方案落实分配,预计每人分红资金25元左右。全镇脱贫攻坚期内不具备条件户的产业扶持资金7户13万元托管到企业合作社参与分红,到期时间是2022年9月,每年分红按6%全部落实到户,已分红0.78万元。
10、金融贷款。全镇发放金融贷款1090户6925.5万元,其中创业担保贷款337户3801万元(138户1521万元),小额信贷753户3124.5万元(2021年6户22万元),到期贷款248户1057万元,截止3月2日,已还款989.66万元 ,剩余还款金额67.34万元 。2022年续贷已审核103户515万元,目前已发放贷款36户180万元。2022年全镇发放金融贷款209户763.3万元,其中创业担保贷款17户210万元,小额信贷已发放192户553.3万元;后续上报需求155户775万元正在审核发放中,截止8月底,2019年创业担保贷款到期还款43户432万元,剩余未还款118户1269万元(其中逾期3户35万元,9月份到期39户452万元,10月份到期36户336万元,11月份到期20户188万元,12月份到期20户258万元);2019年小额信贷已到期还款639户2761.2万元 ,剩余未还款5户22.3万元 。
11、畜牧养殖方面。积极推动畜牧养殖产业规模化科学化发展,目前全镇建成规模化养殖场18个、家庭农场47家,全镇牛羊存栏5500头(只)头、猪存栏4396头、鸡存栏57561只。特别是积极引导我镇致富带头人李香英、吕进英在鲁家村、五一村创办规模化养殖场,采用先进的设备,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12、镇域内企业基本情况:黄泥湾镇辖区内共有企业97家,个体户26户。
(1)企业(97家):种植、养殖类企业5家;加工、制造(牲畜屠宰)、生产与供应及修理类企业28家;服务管理类企业12家;批发、零售业企业11家;建筑、机械租赁、工程施工类企业30家;企业技能培训类企业3家;运输、装卸搬用类企业4家;饭店餐饮类企业3家;其他文化艺术类企业1家。
(2)个体户(26户):种植、养殖类个体户4家;批发、经销、销售部7家;汽车维修、美容装潢类个体户5家;宾馆1家;建材厂1家;餐饮类个体户2家;土特产1家;回收铺、网络中心个体化2家;其他个体户3家。
截至目前,积极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带动我镇经济发展,经统计,我镇辖区内企业税收从2019年282.59万元增长到2021年799.19万元(2019年度黄泥湾镇纳税人累计入库各类税收282.59万元;2020年累计入库各项税收497.23万元,较上年增收214.64元,同比增长75.95%;2021年累计入库各项税收799.19万元,较上年增收301.96元,同比增长60.73%.),年均增长60.94%。2022年,全镇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有力,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58元,增幅12.5%。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企业数量增加14家,达到97家,税收收入达到812万元,一般企业入库税收比去年增加270万元,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我镇群众在辖区内企业就近务工494人,年务工收入1482万元。
四、 基层党建
全镇共有基层党组织12个,其中党委1个、党支部12个。全镇共有党员328名,女党员81名,占19.2%;少数民族党员74名,占42.6%;大专以上学历99人,全镇10个村全部落实“回音壁”制度,设立了党员活动室,完成书记主任一肩挑10人,学历和年龄实现了“一升一降”。村干部配备情况:黄泥湾镇共有10个村。现有村干部40名,目前有村支部书记10名,其中专职书记3名;专职文书9名;副书记10名;副主任10名;村干部学历及年龄情况:全镇新任村“两委”成员中大专及以上达到45名,平均年龄41.3岁,同比下降10.1岁,村党支部书记学历全部为高中以上,其中大专以上27人,平均年龄41.3岁,比上届下降2.8岁。高度重视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引领带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学思践悟,把握精神实质、领会核心要义,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运用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激励斗志,指导实践,推动全镇发展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参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通过多种形式扎实开展村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4期。常态化开展“两项活动”,扎实推动“三抓三促”行动工作。各村根据阶段性工作重心,工作任务变化和村情变化不断修改完善“家珍读本”。全镇上下结合周一例会,“三会一课”,观摩评比等多种活动常态化开展两项活动,使镇村干部尤其是支部书记,包村领导等群体将村情,镇情了然于心。狠抓村干部队伍建设,把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数家珍、说变化、话未来”和“说变化、感党恩、爱家乡”两项活动和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及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作为提升镇村干部工作能力水平的有效举措,切实推动“三抓三促”行动的有效开展,全力保障“三抓三促”行动抓实见效带动镇村干部、组织党员、凝聚人才全身心投入到“三抓三促”行动中,努力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干事氛围,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赶超意识,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振奋精神状态、从严自我要求、提升服务质效,更好地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造了黄泥湾、鲁家2个党建示范点,并积极争取各方资金9.14万元,实施了鲁家村党群服务中心维修改造工程,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2022年,我镇6名同志得到组织提拔使用,3名同志职级得到晋升,5名干部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2022年,全镇共开展观摩学习103人(次),演讲比赛1次,交流座谈11次,宣传报道17次,全面提升了干部的能力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活力。
五、项目建设
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统揽,统筹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建设。2020年,投资978.9万元硬化村社道路19.578公里,实施安全饮水项目3处,投资213万元新建村级综合性文化广场10个,新建或改扩建村卫生室9个、建档立卡户危房改造达标工程及家庭农粮晾晒场项目645户447万元,安全住房保障改造工程46户142万元,拆旧排危统计表32.44万元。2021年,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59户106.7184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资金3户6万元,人居环境提升261户295.96万元,电抗改造2073户4448座,农村危房改造、抗震改造19户46万,农村厕所革命卫生改厕250户37.5万元。2022年,全镇上下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保障了临夏(四家嘴)至和政(三岔沟)二级公路重大项目建设,共完成征地347亩,拆迁25户,确保了这条“产业路、致富路、希望路”在党的二十大前顺利建成通车。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在已经投入运营的恒源物流园的基础上,由州农投投资建设的总投资2.59亿元的临夏州生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与“云仓配”智慧冷链系统项目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23亿多元的临夏综合物流园建设项目也已在我镇落地建设,其中2号地块110亩已完成征地交付使用,1号地块征地工作有序推进当中。这些项目的建成落地,必将使我镇物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全镇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持续加大到户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人居环境改造提升448户农户补助资金327.2573万元,棚户区改造项目515户1282.14万元、宜居环境提升改造185户,宜居环境改造75户60.10772万元,完成厕所改造220座,农村危房改造、抗震改造110户220万,农村厕所革命卫生改厕220户33.75万元。2023年,计划实施棚户区改造116户,抗震房改造51户,重点户人居环境改造资金86户94.3万,同步实施高速公路沿线振华、程家川、王家村风貌改造、迎宾大道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项目,群众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提升,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实。
住房保障:2020年黄泥湾镇建档立卡户危房改造达标工程及家庭农粮晾晒场645户447万元、安全住房保障改造工程46户142万元、拆旧排危32.44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资金3户6万元、人居环境提升261户295.96万元,;2021年,黄泥湾镇2021年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59户106.7184万元、电抗改造2073户4448座、电抗改造2073户4448座、农村厕所革命卫生改厕250户37.5万元、实施农户抗震设施改造户19户,现已全部完工。为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我镇积极争取实施棚户区改造和宜居环境提升改造项目,目前两个项目正在扎实有序推进。2022年,282.14万元其中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8个村,共计划实施515户,282.14万元;2022农村危房改造、抗震改造110户220万;2022宜居环境改造75户60.10772万元;农村厕所革命卫生改厕220户33.75万元;黄泥湾镇2022年公路沿线风貌改造项目设计振华、程家川、王家3个村任务数188户,已上报197户,风貌改造面积39882㎡.2023年,棚户区改造116户、抗震房改造51户、2023年重点户人居环境改造资金86户94.3万;
六、人居环境
深化环境治理,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逐步形成了“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垃圾清理工作机制,每周组织村社干部、公益性岗位和群众集中打扫清理环境卫生,并常态化保洁,彻底改变了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面貌。制定了全域无垃圾网格化管理体系,进一步靠实了环境卫生治理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全力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道路。认真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等制度,加大污染治理、环境治理、生态造林等各项工作,牢牢守住了生态红线。三年来,积极配合环保部门、住建部门,重点对辖区内的项目建筑场地内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出入车辆冲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行等情况全面进行督查检查,发现一起及时整改,要求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在郭吴村、十五里铺村、王家村全力推动北方冬季清洁能源试点项目,已全部完成500户改造任务,有力促进了全镇空气质量好转。常态化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公益性岗位及群众清扫村社巷道、清理房前屋后及河道内堆积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共计出动人员320次、出动机械15次、清运垃圾10余吨。并组织镇村干部,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了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和荒山造林工作,全镇环境面貌得到大幅改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七、重要荣誉
2020年3月20日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我镇“甘肃省卫生乡镇”称号;2019年7月,黄泥湾清真尕寺被省委统战部、省宗教事务局授予“第三届全省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0年4月,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我镇“2019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1年5月,州委、州政府授予镇党委“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荣誉称号,州委、州政府授予镇政府“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21年5月,县委、县政府授予我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1年3月、2022年3月、2023年3月,黄泥湾镇班子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班子”称号;2022年12月20日,黄泥湾镇被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授予“第八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