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滩乡
一、基本情况
地理区位:营滩乡位于临夏县西北部,红水河上游,距县城17公里,南邻掌子沟乡,西邻三岔坪公益林,北邻积石山县,东邻红台乡,与红台乡同处在红水河沟谷峡地。
历史沿革:营滩乡驻地营盘滩得名,唐宋时吐蕃筑临滩寨,后寨名演化而为营滩,1952年设营滩乡,1958年并入癿藏公社,1961年设置营滩公社,1983年改为营滩乡。
人口状况:全乡总人口2929户14790人,有汉、回、东乡、撒拉、藏、土、保安等七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为87%,现辖龙卧、小沟、砂泥锅、右旗、营滩、朱沟、大荒地、标山8个行政村,88个社。
土地资源:全乡总面积41.36平方公里,地形成葫芦形,耕地面积为14453亩,人均耕地0.97亩,主要种植小麦、油菜、玉米等农作物。草地面积871亩,林地面积300亩,森林覆盖率22%。
气候特点 :境内最高处为三岔坪,平均海拔2260米,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7.9℃,四季分明,无霜期135天左右,年均降雨量549.9毫米。
重点场所:现有小学9所,幼儿园8所,宗教活动场所36所,乡级电商服务站1个,村级服务点8个,乡级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8个。2022年1月,被州委、州政府授予“州级文明乡镇”荣誉称号。
基层党组织:全乡共有基层党组织10个,其中党委1个、党支部10个,现有党员282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女党员41名,少数民族党员197名,农民党员215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79名,2022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名、计划发展预备党员7名。
二、产业发展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夯实产业根基。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红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沿山、沿路、沿河林下经济产业带的总体思路,立足区位优势,以临大路为主线,积极推广种植双低杂交油菜3000亩;投资240万元在小沟村赤松茸种植基地新建钢架大棚60座。二是持续发展牛肉拉面等特色劳务品牌产业。目前,我乡群众在外开办牛肉拉面美食产业共有176家,从业人员539人,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苏、宁夏、广东等地。以学一门手艺,增加一项收入为目标,积极开展挖机驾驶、牛肉拉面等专项技能培训,以劳务输转为渠道,鼓励群众走出去,富起来,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全乡共计劳动力7956人,输转4158人,同比增加176人,劳务培训1次50人,新增加公益性岗位14名。三是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强化空间治理,凝聚发展合力,实现“看得见、效益好、可持续、能带富”的集体经济壮大目标,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加速跑”。2022年累计集体经济收益61.7万元,其中投资收益32.4万元,光伏电站收益29.3万元。壮大了养殖产业,鼓励有条件群众发展规模化养殖,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体系,总计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
三、项目建设
树牢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希望、抓后劲的理念,多方争取各类项目,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全面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一是分别投资399.74万元实施了小沟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投资270.87万元实施了营滩村、右旗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真正建设“面子”靓丽、“里子”更美的美丽乡村。二是开展农村抗震房改造259户,卫生厕所改造381户,持续提升了乡村“颜值”,提高了农户住房品质。三是投资380万元实施了小沟村产业路建设项目,为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项目建设,为我乡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面貌,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民生状况
防返贫监测方面:截至目前,全乡已脱贫户1359户6878人,脱贫不稳定户27户132人,边缘易致贫户84户408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组织开展“常态化监测+2轮次全覆盖集中排查+1轮次重点对象专项排查”,新识别监测对象1户5人,历年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13户542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施策,共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416项,户均3.7项,累计消除风险86户418人,风险消除率76%。
教育方面:义务教育现有小学9所,幼儿园8所,无义务教育阶段失辍学学生,全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生2826人,其中县内就读2177人、异地就读587人、已毕业52人,残疾无能力10人,无义务教育阶段失辍学学生;对今年考录大中专院校的35名学生给予了“雨露计划”资助,积极动员76名“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让他们习得一技之长,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卫生健康方面:努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严格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慢病卡实现应办尽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动员全乡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到卫生院参加健康体检;联系县妇联对全乡242名妇女开展“巾帼劳务服务队”培训活动,并积极动员适龄妇女参加“两癌”免费检查,为402名妇女通过政府补助+个人出资的形式购置了“两癌”保险;切实做好群众身体健康和药品保障,组织工作人员走家入户,共计将256余份“爱心医药包”免费发放到特困群体手中,不断提高重点人群的防护水平,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社会保障服务方面: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作用。全乡共有农村低保对象813户3145人(其中特困供养66人,一类低保77户 145人,二类低保 294 户969人),年内累计发放低保等救济资金696.85万元,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及时发放各项惠民资金。全年共计发放各类惠民资金1373.48万元;紧盯困难群众温暖过冬需求。联合县民政局向困难群众发放“温暖过冬”物资,为全乡特困户、一类低保户和孤寡儿童等困难群众发放被褥冬装、面粉4.9吨、大米1.96吨、菜籽油196桶、煤炭134吨等过冬物资,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特殊困难群众之中;对34名经济困难老人和特困对象购买第三方服务,提供打扫卫生、整理家具、清洗衣物及理发等服务。
产业帮扶方面:通过发放劳务奖补、产业达标奖补、创业担保贷款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帮扶措施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下活乡村振兴“一盘棋”。截至目前,全乡共计发放落实劳务奖补和交通费补贴资金6批次,1976人214.68万元。为“三类户”落实产业达标奖补资金31户22.4万元;为10户群众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0万元;为323户群众发放小额信贷1441.35万元;为76名监测对象务工人员落实务工补助资金11.4万元。
五、生态建设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以国道310线和村社主路为重点,组织干部群众,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督促农户开展庭院内外常态化整治,做到庭院居室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无卫生死角。同时,依法依规拆除违规占用、长期废弃、存在安全隐患的畜禽圈舍、残垣断壁,努力营造环境卫生良好的局面。召开村民知情大会广泛宣传动员。引导群众摒弃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垃圾不落地 营滩更美丽”的生态环保理念,整齐堆放秸秆柴草,统一回收废旧农膜、集中拉运农业废弃物。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草长制”工作。积极推进河道水环境整治、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工作,通过乡村两级河长定期巡河、择优选聘生态护林员、草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建立健全河、林、草资源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我乡生态环境质量。
六、社会治理
民族宗教方面: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对于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让团结共识入脑入心,营造和睦融洽、团结友爱的浓厚氛围。强化工作措施,实施领导干部规范管理宗教场所,统筹协调民族宗教领域安全与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一体推进统战民族重点工作,确保了辖区内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奋力开创全乡统战民宗工作新局面。
安全生产方面:着力提高源头治理能力,严守安全红线、树牢安全理念,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持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狠抓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对食品药品领域检查,大力整治电动车违法载人行为,积极开展农村道路安全劝导工作,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行业领域,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确保了群众生活生产安全。
网格化治理方面。结合主动创稳工作,认真开展“党群零距离”网格化提升基层治理能力“1+N”工作,精准划分网格,充实网格力量,发挥网格员功能,全面摸排掌握辖区内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隐患,结合“六单联办”机制,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切实将矛盾风险化解在初始和萌芽状态,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1起,调处率在98%以上,解答群众诉求400多人(次),有力维护了全乡社会和谐稳定。
邮 编:731807
联系电话:0930—3251074
地 址:临夏县营滩乡办营滩村一社
电子信箱:8435417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