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文化】浅议临夏州花儿传承与保护

来源:临夏文艺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5-05 11:26
字号:

临夏是“花儿”的故乡,是中国两大类型花儿——“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的发祥地和主要传播地。临夏“花儿”是深受临夏各族人民喜爱的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是享誉国内外的独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自2009年10月花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临夏州严格落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认真开展了各项保护工作,项目保护工作取得了成绩。截至目前,临夏州共有国家级花儿非遗名录2项,省级花儿非遗名录2项,州级花儿非遗名录6项;国家级花儿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2人,省级花儿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3人,州级花儿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61人。

临夏州花儿的演唱方式主要以传统的花儿会场为主,一般称为“唱山”或“山场”。临夏州传统的花儿会场主要有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永靖县炳灵寺花儿会、积石山县大山庄峡盖新坪花儿会等。下面主要以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为例谈谈花儿保护传承工作。

一.松鸣岩花儿会、莲花山花儿会简介

1.松鸣岩花儿会是河州花儿的大型花儿会,会期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故称“四月八”。和政县、临夏县、合作、康乐、广河等县(市)的群众10万多人参加。和政县松鸣岩被授予“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和政县从1979年恢复松鸣岩传统花儿会开始至今,连续举办“松鸣岩花儿大奖赛”、松鸣岩原生态花儿演唱会等节会活动。特别是于 2005、2006、2011年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西部花儿(民歌)歌手邀请赛”,2014年举办了“第七届原生民歌大赛”,2015 年、2016 年连续举办了两届花儿大舞台,2019 年-2022 年,连续举办了松鸣岩花儿大奖赛,有效展示了“松鸣岩花儿会”的创新成果,推动了“松鸣岩花儿会”的繁荣与发展,打造出了“松鸣岩花儿”品牌,扩大了“松鸣岩花儿会”的知名度。

2.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是莲花山花儿的总会场,辐射三州六县,是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演唱程序最独特的花儿盛会。每年农历六月一日至六日,分马莲绳拦路、游山、对歌、足古川敬酒、子孙山告别等程序,历经唐坊滩、上山、下山、足古川、王家沟门、子孙山,参加人数达20万人次。每年举办一期莲花山花儿歌手技艺提高班或花儿歌手培训班,邀请省州相关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讲座,使花儿歌手在演唱水平、演唱技巧、舞台表现、文化素养等方面有所提升和突破,不断提高莲花山花儿的艺术程度。积极发展和培育花儿歌手,重点培养民间年轻一代优秀花儿歌手,确保不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断层”、“断代”现象。2015年9月26日,中央民族乐团参加演出的国家艺术院团优秀节目展演《国乐风采—土地与生命的赞歌》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我县优秀花儿歌手文香莲、杨梅兰、何兰兰、马麻乃受邀参加演出,反响良好。

二、临夏州花儿保护传承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起草印发了《临夏州提升花儿品牌工作的实施方案》、《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景区活动实施方案》等,为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积极开展《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花儿保护传承条例》修订工作。于2016年4月1日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实施的《临夏回族自治州花儿保护传承条例》随着机构改革、文旅融合深入发展以及上位法《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修订,现行《条例》部分条款已不能与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新的政策法规和理念要求相衔接。因此,临夏州启动了《条例》修订工作,目前已通过州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这对花儿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5月5日将要召开州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

三是积极开展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按照《甘肃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通过编制《规划纲要》、专家论证、征求意见建议等工作程序,我州组织申报的临夏州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积石山文化生态保护区成功入选甘肃省首批公布设立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对花儿流传地域文化空间的保护,探索花儿保护传承新途径,防止花儿流传区域内文化植被被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康乐县为例:从2009年开始康乐县重点对花儿传承人每年给予一定资金帮扶,并积极上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相关补助经费,抽调业务骨干开展莲花山花儿专项普查工作,在摸清底数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康乐县莲花山花儿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莲花山花儿会保护规划》,这些工作的有序开展,为莲花山花儿会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自2007年以来,已投入专项资金535万元。

四是制定“花儿”保护规划。2004年,中国民协命名临夏州为“中国花儿之乡”,省民协公布了一批优秀花儿歌手。同时,中国民协将和政县康乐县命名为“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康乐县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永靖县、积石山县确定为“民歌考察采录基地”。和政县、康乐县分别制定了《和政县花儿保护规划》和《康乐县花儿保护规划》,积石山县颁布了《积石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保证了“花儿”保护传承工作科学有序进行。特别是和政县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花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纳入了全县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制定了《和政县花儿保护规划》,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按照“打造古动物化石、松鸣岩、花儿三张名片”的发展思路,全力做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2004年8月,和政县松鸣岩被授予“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同时打造花儿文化长廊,推进花儿宣传保护工作。根据临夏州委和州文旅局安排,和政县在旅游大通道和政段实施了百里文化长卷建设工程。其中,在罗家集镇耳子屲梁,建成了松鸣岩花儿文化长廊,制作了 40首河州型花儿曲令曲谱和百首经典花儿唱词、花儿小常识展板;在半草岭传统花儿会场周边,书写了百首经典花儿唱词;在松鸣岩,利用大南岔河天然巨石,雕刻了近百首花儿经典唱词,对国家级非遗项目做了很好的宣传推介与传承保护工作。

五是扩大花儿文化交流。2006年经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批准,我州成立了中国民协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创办了免费交流的《中国花儿》期刊,为联络、组织国内外有关花儿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领导及优秀歌手,开展花儿文化的研究创作和演唱交流,及时展示我州花儿文化的研究保护成果,交流全国花儿文化研究动态提供了一个平台,提升了临夏“中国花儿之乡”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康乐县政府积极组织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和当地各文化艺术团体参与省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和花儿演艺活动,让莲花山花儿文化走向更大的平台,不断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2021年9月23日康乐县上选派文香莲等三名优秀花儿歌手到山东省济南市进行文化交流,效果良好。同时,依托非遗文化,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力培育地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销售市场,开发、力推麦秆贴画、胭脂梦刺绣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消费者认可的旅游商品,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同时,康乐县近年来相继出版发行了《莲花山与莲花山花儿》、《一年一趟莲花山》、《你是花儿头一朵》、《莲花山民俗》、《莲花山》、《河州花儿集萃》花儿集、《莲花山花儿集萃》花儿集、《传承人的歌》花儿论文集、《花儿集萃》等42套书刊。资助出版了近百万字的花儿专著《花儿源流考》。并且每年出版“非遗”专刊《天籁》。

六是注重花儿人才挖掘。和政县积极组织研讨、交流、展示、传习、讲座等活动,并邀请花儿皇后、松鸣岩花儿会国家级传承人苏平、花儿专家郭正清、王沛、董克义等对全州花儿歌手进行了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一对一进行指导,提高了花儿歌手的演唱水平,培养了如曹海英、罗杰、苟喜霞、卓玛等一大批优秀花儿歌手,为保护、传承、展示花儿艺术培养了有生力量,真正发挥了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的作用。2019 年9月,在文旅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七届国际非遗节”上,和政咪咪传承人张廷忠演奏的自制乐器“和政咪咪”(一种古老的羌笛,为花儿伴奏或独奏花儿曲令的乐器)得到国际认证。康乐县先后联系多家媒体系统拍摄莲花山自然人文风光和莲花山花儿会电视片,谱写和收录莲花山花儿的曲调和唱词。制作完成了优秀花儿歌手及有关莲花山花儿会的民俗礼仪系列音像资料10套。拍摄了《莲花山风韵》、《二十四贤孝》等莲花山花儿专题片10部,联系省内外媒体专题报道莲花山花儿1000多次,组织莲花山花儿摄影展500次。挖掘了30多名优秀花儿歌手;搜集整理了从清末明初到2008年四个阶段的花儿传承人谱系,共计80多人,并记录了在这四个阶段传唱的优秀花儿歌词352首;对近年涌现出的优秀花儿歌手汪莲莲、文香莲、马麻乃、何兰兰、杨梅兰等演唱的花儿录制影像资料240盘。以“莲花山花儿”、“河州花儿”为品牌,深度挖掘景区文化内涵,丰富游览内容,增加游客互动娱乐项目,营造浓厚的文化民俗氛围,增强景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2021年6月,在白桦林景区打造了以“花儿”演艺为主的雅乐居乡村音乐会,聘请了大批优秀“花儿”歌手,每天定时在舞台演出;2022年6月29日,康乐县和州文化馆联手邀请州内优秀歌手在莲麓镇足古川村成功举办了临夏州花儿歌手展演、7月1日邀请省内花儿专家康乐县召开了莲花山花儿研讨会;去年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了康乐县非遗文化晚会,展示非遗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影响深远。

三、临夏花儿传承与发展对策

(一)加强花儿传承人和优秀人才的培养

将花儿的传承人或者知名的唱把式打造成为明星,以明星的效应来促花儿的发展,演员提升自己知名度的同时,提高了花儿的知名度。同时对花儿传承人或优秀的唱把式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花儿的传承人或优秀的唱把式,基本都是来自于民间,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唱花儿主要为了愉悦自我、吐纳情感。大多数花儿传承人或唱把式生活普遍困难。为了生存,远离故土,到城市打工,这样就远离了生养花儿的土壤,造成花儿好唱家的大量流失,所以要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鼓励他们把花儿唱下去。

(二)加强花儿的文化品牌意识

品牌文化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精英文化,能够反应一个地区人们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普遍的文化志趣的代表性文化。临夏花儿研究借各种社会资源,和省内外文化界其他部门和组织相继开展了诸如花儿大赛之类的活动,创办了花儿选刊,如中国花儿等出版物,在极力宣传花儿文化,营造花儿文化的品牌效应。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人们对花儿的认识和理解的层次还比较浅薄,花儿事业的发展得不到有力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花儿的文化品牌意识提出很快引起了社会的赞同,特别是引起了花儿界的普遍响应,在近些年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一些重视,但是支持的力度还是非常有限,对这种文化的研究还没有列入国家甚至是省级的科研规划当中去。新闻、宣传、文化等部门还没有达成高度的共识。从文化发展普遍性规律来讲,若要使一种文化成为当下社会的品牌文化,长期繁荣下去还必须得依靠官方和社会各界的力量。

(三)将花儿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花儿旅游文化

各相关的部门加大联系力度,打造以花儿为主题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宣传等有关部门应做好各方面的旅游文化交流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广电业和出版业优势,有计划的推出一批有关介绍花儿临夏的宣传品,通过精神产品的传播,让世人进一步关注临夏花儿,了解临夏花儿,向往临夏花儿,引发人们到花儿的故乡——临夏来观光,抓住花儿民俗旅游的时机,提高投资兴建的兴趣和热情。抓住花儿的艺术特性,通过花儿表达, 传播我们这一地区的文化信息,打造特色文化,把非物质文化的发展与旅游景点的发展紧密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发花儿的艺术表现形式,打造高质量的音像制品,加大宣传力度,为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社会价值,发挥花儿应有的作用。将“花儿会”与当地的旅游业紧紧联系起来,就可以为当地群众提供多种致富途径。此外,花儿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形式,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而且还要面向国外市场,这就使得对导游的要求特别严格,除必须具备导游人员基本素质外,还应有较为浓厚的民俗文化知识修养,对花儿有一定的了解,熟悉花儿中的方言俗语,能唱花儿。游客在听花儿时遇到听不懂歌词,可以直接询问导游。

作者简介:马力明,笔名阿子,又名阿老师,临夏县新集镇人,中国回族学会理事,甘肃省财政学会理事,临夏州委党校客座教授,临夏州科协专家库成员,临夏州生态环境保护协会顾问,临夏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顾问,临夏州自行车骑行协会顾问,临夏州作协会员,临夏州人大代表,资深公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