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丨“2024年上半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农业农村厅专场

来源:甘肃发布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8-14 14:49
字号:

为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鼓足工作干劲,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省政府新闻办组织举行“2024年上半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生动展现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亮点和典型经验。8月13日上午为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省农业农村厅专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安国民介绍上半年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态势的有关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业管理处处长杨东贵,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石军波,省农业农村厅区域协作促进处副处长郭亚洲,省农业农村厅防返贫监测处副处长刘亮。

新闻发布会现场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卢莹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 卢莹

发布人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安国民

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业管理处处长 杨东贵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 石军波

省农业农村厅区域协作促进处副处长 郭亚洲

省农业农村厅防返贫监测处副处长 刘亮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安国民

安国民: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同大家见面。多年来,大家积极报道和宣传推介甘肃农业农村工作,为甘肃“三农”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金泉同志委托,由我向大家介绍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及成效。借此机会,我代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对各位媒体界朋友长期以来对甘肃“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集中力量推动“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任务落实,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良好态势。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88.8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57元,同比增长7.8%,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上半年调度目标。

一是夏粮生产喜获丰收。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五良”(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深入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抓点示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奋战120天夺取夏季粮油丰收等行动,争取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84万亩,开工155万亩,建成82.03万亩,完成进度28.5%。省政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300座调蓄水任务,91.4%已开工建设,建成117座。坚持以减损促增产,在65个市(县)建立粮食及特色产业农机化技术集成示范点70个,开展机手操作技能比武,小麦机收率预计达到91.8%以上。全省夏粮产量346.2万吨,比上年增加2.6万吨,增长0.8%;单产264.1公斤/亩,较上年增加4公斤,实现了总产单产“双提升”。

二是畜牧生产总体平稳。上半年,生猪存栏同比增长3.2%,出栏同比下降2.2%,能繁母猪保持在62万头左右,处于调控绿色区间。牛、羊存栏同比分别下降7.2%、2.2%,出栏同比分别增长9.1%、10.5%;家禽存栏、出栏分别同比增长7.8%、24.3%。猪牛羊禽肉产量84.5万吨,同比增长5.0%,其中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5%、10.6%、24.5%,猪肉产量同比下降1.2%,牛奶、鸡蛋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7.8%、9.2%。

三是主要农产品价格低位振荡。蔬菜水果价格回落。随季节变化,市场蔬菜水果品种和数量增加,近期蔬菜水果平均价格维持低位。6月,我省7种蔬菜(马铃薯、茄子、西红柿、胡萝卜、圆白菜、大白菜、黄瓜)平均集市价格为4.66元/公斤,环比下跌11.41%,同比下跌14.34%,近期回升态势明显。中药材市场价格基本稳定。我省7种主产中药材(黄芪、当归、党参、甘草、板蓝根、柴胡、大黄)平均产地市场价格为29.40元/公斤,环比持平略跌0.47%,同比上涨9.29%。畜产品平均集市价格稳中小跌。我省畜产品(牛肉、羊肉、猪肉)平均集市价格为49.88元/公斤,环比下跌1.25%,同比下跌12.28%,跌幅较5月继续收窄。我省猪肉集市平均价格为28.60元/公斤,环比上涨13.99%,同比上涨14.72%,猪肉价格低位反弹;我省牛肉、羊肉集市平均价格分别为64.68元/公斤、56.37元/公斤,环比分别下跌3.3%、5.34%,同比分别下跌18.59%、14.87%。虽然畜产品的价格较去年有所回落,但生猪价格已触底反弹,畜牧业生产总体向好,出栏量的快速增长和养殖成本的下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价格下滑的不利因素。

四是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新增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75家,较去年同期增长38.8%,加工企业数量攀升在带动产业延链、增值方面作用明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形势喜人。以“天水麻辣烫”为主的“甘味”特色产品火爆,乡村旅游市场继续保持繁荣发展态势,上半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445.37万人次,同比增长11.67%;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26.03亿元,同比增长18.44%。“甘味”品牌矩阵建设成效明显。组织“甘味”入津、入鲁、入湘等“甘味出陇”系列活动,省委副书记带队赴新加坡、韩国推介洽谈,现场签订合作协议41份、16.59亿元。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据第三方大数据监测,上半年全省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含批发和零售)131.51亿元,同比增长12.51%。

五是防止规模返贫底线守得更牢。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高效运行“一键报贫”机制,截至6月底,全省新识别监测对象2.2万户10.3万人,监测对象累计达到14.3万户60.1万人,风险消除率(户占比)57.6%。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下达2024年中央和省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16.55亿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59.96万人、农村特困人员9.77万人。加紧实施衔接补助资金项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累计投入中央省市县四级衔接资金232.82亿元,支出率达51%,其中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安排用于产业发展项目的占比稳定在60%以上。加大产业和就业帮扶力度。截至6月底,输转有意愿的脱贫劳动力198.6万人,达到年度任务的104.5%。扎实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天津、山东继续对我省真金白银投、真情实意帮、真抓实干扶,已到位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32.03亿元,实施协作项目1502个。成功举办第四届鲁企走进甘肃、第六届津陇共振兴投资洽谈活动,签约合作项目157个、金额243.5亿元。开展“甘味入鲁”“甘味入津”行动,帮助销售我省特色农产品33.97亿元。37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向44个定点帮扶县直接投入资金4.6亿元、实施项目277个。

六是乡村建设治理稳步推进。开展“和美乡村”创建, 5个省级示范市州、500个省级示范村正在有序创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八改”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已完成户厕新改建10.88万座,占任务的45%。村庄清洁大扫除发动群众参与124万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7万吨、村内沟渠4.3万公里、村内淤泥4万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51万吨。建立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任务清单》,明确村依法履行职责事项24项、协助办理事项29项。

七是农业农村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0.9%,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7.8个百分点。争取落实中央和省级各类农业项目资金358.92亿元,同比增长8.97%。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外出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400场次,新签约项目727个,签约额348亿元,项目开工率98%。争取到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284万亩,项目投资总额66亿元,较2023年提高42.55%。新获批创建甘味生猪、高原夏菜2个产业集群,镇原县、崆峒区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皋兰县什川镇等7个产业强镇。酒泉市、武山县2个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和6个创新引领基地获批创建。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但也要看到,当前旱情、冰雹、洪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防范压力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较大,畜产品价格下跌对农民收入影响不容小觑,影响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各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大任务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精神,聚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对标对表补短板,精准发力提质效,全力以赴抢进度,不断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问答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确保粮食安全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任务的第一条,请介绍一下今年全省粮食生产基本情况及下一步打算。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 石军波

石军波: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年初印发《2024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将粮油生产任务分解到各地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切实将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传导至各地。及时下达各类支持粮食生产的资金50亿元(不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扎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强化同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38期、联合省气象局发布灾害风险预警7期。今年春播期间进展顺利,据农情调度统计,全省完成春播农作物面积4381.4万亩,超额完成春播计划,其中粮食作物3141.2万亩。目前,夏粮丰收已成定局,预计夏粮面积1310.85万亩;预计总产量346.2万吨,比上年增加2.6万吨,预计平均单产264.1公斤/亩,比上年增加4公斤。

下一步,一是在全力抓好夏收,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的基础上,全面加强秋粮田间管理,指导农民落实好秋粮作物水肥管理,全力抓好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积极开展“一喷多促”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积极谋划秋冬种工作,为明年夏粮生产打好坚实的基础。二是认真落实年初制定的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强化指导服务,加大日常调度,促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努力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三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及时研判天气变化,分析灾害形势,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各地落实防灾减灾各项措施。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今年以来,活牛和牛肉价格持续下跌,养殖场户普遍亏损,生产经营压力加大。为稳定肉牛基础产能,帮助养殖场户渡过难关,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

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业管理处处长 杨东贵

杨东贵:

针对畜产品价格下跌的问题,全省各级农业农村、畜牧兽医部门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落实养殖业牵引战略,努力克服畜产品市场疲软、价格低迷等不利因素,实施提质增效行动,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全省畜牧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态势。

一是开展畜牧业生产形势调研。组织人员赴临夏等4个市州10个县区开展专题调研,了解各地畜牧业生产运行、牛只出售、市场价格、政策制定出台、工作落实等情况,及时掌握畜牧业生产运行情况,为制定全省稳定产业发展措施提供了基础。

二是制定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方案。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印发了《甘肃省稳定牛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主要从监测预警、项目落实、政策扶持、全产业链发展、饲草供应、节本增效、疫病防控等七个方面,指导各地积极应对稳定牛产业发展。

三是召开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视频会议。组织召开全省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视频会,系统分析产业生产形势,交流各地经验做法,研判下半年畜牧业生产发展趋势,安排稳定畜牧业生产的重点任务。

四是保护畜牧业生产发展基础产能。在前期下达畜牧良种补贴、肉牛增量提质行动等项目资金16621万元的基础上,印发了省级项目实施方案,指导各项目县细化实施方案,加快肉牛、肉羊和牦牛补助资金支付进度,引导养殖场(户)留存优质能繁母畜,改善畜群结构和质量,稳定畜牧业发展基础产能。

五是督促落实畜牧业项目和补贴资金。结合全省“三农”工作重点任务“大督查大落实”行动第一轮督查,督促各地加快牛羊产业提质增效、畜牧业良种补贴、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等项目落实,及时发挥重大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印发加快畜牧业政策资金落实的通知,督促全省加快发放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资金,确保农牧民收入不降低。

光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知道,保护耕地不仅要保数量,更要提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措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也明确提出了要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和管护机制。下一步你们有什么具体打算?

安国民:

今年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整体顺利,截至7月底,145万亩国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已建成82.06万亩,占国债任务的56.6%;国债外的139万亩建设任务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进度,确保任务圆满完成。抓好定期调度,举办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开展秋冬农田建设大会战,倒排工期、挂牌督战,坚决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二是重实施,把好建设质量关口。进一步优化分区分类建设内容和投资标准,优先将有水源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督促市、县严把现场勘踏和初步设计第一关,从源头抓好项目建设质量,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管理属地责任,严把项目批复、招标、施工、验收等各环节质量关,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管。

三是促常态,全力开展监督检查。积极配合国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项目建设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开展省级抽检和工程质量专项抽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市县,传导压力、即知即改。

四是抓管护,切实发挥建设效益。坚持“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落实县级建后管护属地责任,督导县级落实管护资金,细化管护措施,明确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全面提升管护水平。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模式,推动县区在项目规划阶段明确管护主体、管护机制和保障措施,坚决杜绝“建而不管”“重建轻管”等问题,切实做到建一亩、成一亩、发挥效益一亩。

中国甘肃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甘肃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今年以来,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省农业农村厅防返贫监测处副处长 刘亮

刘亮:

今年以来,省上把进一步健全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作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有力抓手,严把监测对象识别纳入进口关、落实措施帮扶关、风险消除退出关三个关口,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帮扶,逐户制定完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加力加劲推动风险稳定消除。

一是高效运转“一键报贫”机制。加强政策宣传和推广使用,强化接诉即办,快速响应群众诉求,按时完成申报受理、入户核查、识别认定、制定落实帮扶计划、录入信息系统等工作流程,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是统筹推进年度重点工作。制定印发《甘肃省2024年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要点》,对全省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综合全省物价指数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农村低保标准等因素,科学合理动态调整我省防止返贫监测范围,由2023年的年人均纯收入7200元调整到今年的7800元,指导市县按照新确定的监测范围开展监测对象识别纳入工作。

三是积极防范因灾返贫致贫。对因灾发生返贫致贫风险事实清楚,急需帮扶的农户,以“绿色通道”方式,先落实帮扶措施后履行相关程序。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对因灾害影响的农户第一时间开展排查,新纳入监测对象1.6万户7.7万人。截至6月底,全省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2.2万户10.3万人,监测对象累计达到14.3万户、60.1万人。全省所有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户均安排帮扶措施达到4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加强部门共享联动。主要是与民政部门定期共享数据信息加强对困难群众的监测,按照医保部门提供的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预警信息加强排查,与气象、应急等部门加强联动,持续做好气象、地质、水旱等灾害监测预警,提前采取防范应对措施,及时化解返贫风险和隐患。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加强返贫风险排查,及时研判产业、就业、农户收支、“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方面对农村人口的影响,早发现苗头性问题,早开展监测帮扶,早消除返贫风险于萌芽状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使脱贫成果更加巩固,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甘肃农民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从刚刚发布的数据来看,我省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简要介绍一下所做的主要工作。

省农业农村厅区域协作促进处副处长 郭亚洲

郭亚洲:

今年以来,协作帮扶我省的天津市、山东省和37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为民情怀,为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给予鼎力支持。省委、省政府继续把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主要领导安排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推动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全力协调指导,我省协作帮扶工作延续了持续向好的势头。目前已到位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32亿元,是协议数的1.3倍,实施协作项目1502个。聚焦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劳务协作提升“四项行动”,大抓东西部协作招商,新增引导168家东部企业落地,到位投资11.24亿元。在定西市成功举办第四届“鲁企走进甘肃”投资洽谈活动,签约合作项目45个、金额93.97亿元,在武威市成功举办第六届“津陇共振兴”活动,签约合作项目112个、金额149.5亿元,促成红日药业、华熙生物等一大批知名龙头企业来甘投资兴业。持续引导东部协作省市优势资源助力“甘味”品牌打造,“甘味”品牌实现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三连冠,开展“甘味入鲁”“甘味入津”等展销推介活动,建立辐射全国的产销对接常态化服务网络,帮助销售我省特色农产品33.97亿元。持续发挥“津甘技工”“鲁甘人力”劳务协作品牌优势,扶持做强地方劳务品牌,“天马焊工”“兰州拉面师”等51个省级劳务品牌走进东西部协作省份,通过包专列、专车等有组织的输转方式,帮助14.14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持续加大干部人才交流力度,我省选派144名党政干部、1001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协作省市学习锻炼、增长本领,协作省市选派194名党政干部、839名专技人才来我省帮发展、促振兴。30多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负责同志先后来我省调研指导,向44个定点帮扶县直接投入资金4.6亿元、实施项目277个,帮助引进项目55个,引进各类资金1.13亿元,选派挂职干部114人,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方式采购脱贫地区农特产品0.96亿元。省内定点帮扶单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选派驻村工作队7249个、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21万名,开展政策宣传1.7万余场次,化解矛盾纠纷2.13万个,帮办实事3.76万件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东部协作省市和定点帮扶单位的对接,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找准协作帮扶的契合点,持续深化“四项行动”,加快协作帮扶项目实施,高质量完成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推动协作帮扶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