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区 仁心守护山乡健康
在临夏县麻尼寺沟乡,有这样一位医生:他以共产党员的赤诚扎根基层,用21年光阴践行医者使命,凭精湛医术守护山乡百姓健康。他就是麻尼寺沟乡卫生院副院长、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刘红昱。
在麻尼寺沟乡卫生院见到刘红昱时,他正专注地为患者诊脉开方,一边耐心询问病情细节,一边细致讲解日常注意事项。
刚接受完针灸治疗的闵东地尼拉着我们说:
大坪村群众 闵东地尼:“我们家是山上住的,去县上看病也不方便,太远了,幸亏有刘院长在,我们就找他,节假日他也在,来了扎扎针,就好了,效果特别好。”
如今,随着口碑传开,周边乡镇的患者都慕名而来。
麻尼寺沟乡卫生院副院长、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刘红昱:“我们卫生院这个离县城比较远,在我们卫生院里就诊的大多数患者是来自偏远山区,所以说就诊的患者是比较多,我们的大夫在节假日的时候,采用这个加班加点这种方式,及时解除患者的病痛,我们即使再忙,我们也感到这是值得的。”
除了日常诊疗,刘红昱还肩负着中医传承的重任。作为第三批、第四批中医五级师承带教老师,他已培养5名徒弟。在他的带动下,卫生院里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整体服务水平逐年提升。徒弟杨小娟感慨的告诉我们。
麻尼寺沟乡卫生院中医康复师 杨小娟:“在刘院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来分析病因病机,也让我掌握了基本的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注意事项。刘院总说活到老学到老,跟着他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多年来,刘红昱潜心钻研医术,常读医学指南、学新技术,先后荣获临夏州针灸技能大赛二等奖、全省基层医务人员比赛二等奖,多次荣获“全州优秀医师”“临夏州技术标兵”等称号。刘红昱告诉我们,其实在他心中,“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患者的认可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麻尼寺沟乡卫生院副院长、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刘红昱:“山区的群众更需要值得信赖的大夫,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学习新的技术、提升自己的业务技术,更好的为他们服务。”
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鬓角染尘,刘红昱把最珍贵的时光都献给了山区医疗事业。诊室里的听诊器、乡间小路上的足迹、患者康复后的笑容,早已成为他生活中最熟悉的印记。谈及未来,刘红昱眼中闪烁着坚定与热忱。
麻尼寺沟乡卫生院副院长、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刘红昱:“这份工作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继续会坚守在诊室,奔走在乡间,用仁心仁术续写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热爱,做山区百姓永远的健康守门人。”
扎根山区 仁心守护山乡健康
在临夏县麻尼寺沟乡,有这样一位医生:他以共产党员的赤诚扎根基层,用21年光阴践行医者使命,凭精湛医术守护山乡百姓健康。他就是麻尼寺沟乡卫生院副院长、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刘红昱。
在麻尼寺沟乡卫生院见到刘红昱时,他正专注地为患者诊脉开方,一边耐心询问病情细节,一边细致讲解日常注意事项。
刚接受完针灸治疗的闵东地尼拉着我们说:
大坪村群众 闵东地尼:“我们家是山上住的,去县上看病也不方便,太远了,幸亏有刘院长在,我们就找他,节假日他也在,来了扎扎针,就好了,效果特别好。”
如今,随着口碑传开,周边乡镇的患者都慕名而来。
麻尼寺沟乡卫生院副院长、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刘红昱:“我们卫生院这个离县城比较远,在我们卫生院里就诊的大多数患者是来自偏远山区,所以说就诊的患者是比较多,我们的大夫在节假日的时候,采用这个加班加点这种方式,及时解除患者的病痛,我们即使再忙,我们也感到这是值得的。”
除了日常诊疗,刘红昱还肩负着中医传承的重任。作为第三批、第四批中医五级师承带教老师,他已培养5名徒弟。在他的带动下,卫生院里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整体服务水平逐年提升。徒弟杨小娟感慨的告诉我们。
麻尼寺沟乡卫生院中医康复师 杨小娟:“在刘院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来分析病因病机,也让我掌握了基本的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注意事项。刘院总说活到老学到老,跟着他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多年来,刘红昱潜心钻研医术,常读医学指南、学新技术,先后荣获临夏州针灸技能大赛二等奖、全省基层医务人员比赛二等奖,多次荣获“全州优秀医师”“临夏州技术标兵”等称号。刘红昱告诉我们,其实在他心中,“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患者的认可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麻尼寺沟乡卫生院副院长、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刘红昱:“山区的群众更需要值得信赖的大夫,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学习新的技术、提升自己的业务技术,更好的为他们服务。”
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鬓角染尘,刘红昱把最珍贵的时光都献给了山区医疗事业。诊室里的听诊器、乡间小路上的足迹、患者康复后的笑容,早已成为他生活中最熟悉的印记。谈及未来,刘红昱眼中闪烁着坚定与热忱。
麻尼寺沟乡卫生院副院长、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刘红昱:“这份工作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继续会坚守在诊室,奔走在乡间,用仁心仁术续写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热爱,做山区百姓永远的健康守门人。”
以爱与术守护双生命
在临夏县医院妇产科病房内,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她来回穿梭于诊室与产房之间,用专业与爱心守护着无数母婴的平安。她,就是自2005年起便扎根于此的妇产科主治医师蒲采贞。
从业以来,蒲采贞始终将提升专业能力视为核心使命。为了能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她先后前往省人民医院、兰大一院妇产科进修学习。在不断实践中,她刻苦钻研、打磨技艺,如今已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治以及危急重症的救治。尤其在阴道镜、宫腔镜及腹腔镜等内镜检查与治疗方面,蒲采贞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独特专长,成功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在蒲采贞眼中,产妇的每一次宫缩、胎心的每一次波动,都如同紧绷的弦,时刻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每当亲手托起一个新生命,那种对“生命传承”的强烈重量感便会涌上心头,这也成为支撑她坚守岗位的强大动力。
临夏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 马志玲:“蒲大夫是我们科室的‘主心骨’,有她在,再紧急的情况我们都不慌。她经常告诉我们,妇产科不仅要懂技术,更要有同理心,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跟着她,我们学到的不仅是医术,更是医者的担当。”
多年来,蒲采贞始终践行着守护母婴的使命,在妇产科岗位上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医者对生命的珍视与守护。
临夏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生 蒲彩贞:“作为妇产科医生,我们手握两条生命,责任重如泰山。未来,我会深耕专业,提高专业就治能力。以实际行动全力守护母婴平安,让更多家庭安心迎接新生命。”
在蒲采贞身上,我们看到了医者的仁心与担当,她以爱与术,为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与幸福,成为了守护“双生命”的使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专家团队来临夏县开展帮扶活动
7月11 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韩辉带领专家团队来临夏县人民医院,开展座谈交流、教学查房、义诊、手术指导等帮扶活动。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副处长赵明清,临夏州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学亮,县委常委、副县长慕华,副县长康逢芳等参加活动。
座谈会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与临夏县卫健局签署了住院医师委托培养合作协议并举行远程服务中心揭牌仪式。
随后,齐鲁医院专家团队迅速分赴县人民医院各临床科室开展帮扶工作。
在教学查房和义诊现场,专家们耐心询问患者病史、细致查看检查报告,结合临床经验给出精准诊疗方案,并与接诊医生深入交流病情分析思路;针对科室发展需求,专家们还聚焦临床核心环节开展多维度指导。
手术室内,骨科、肝胆外科等领域专家手把手示范操作技巧,详解复杂病例的手术难点;科室质控环节中,专家团队结合台账资料提出规范化管理建议;专题授课时,专家们以典型病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讲解前沿诊疗技术,让在场医护人员系统学习了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
此次帮扶活动不仅为临夏县群众带来了足不出县的优质医疗服务,更通过“传帮带”为县人民医院培养了专业人才、规范了诊疗流程,对推动当地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群众范仁平:“听说今天山东的专家们来县医院,所以我就赶时间过来看病,看的也非常好,在自己家门口看病非常方便。”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办公室主任骨科主任医师司萌:“今天我们来到了甘肃省临夏县,我们也和临夏县人民医院建立了这种友好帮扶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的主要是‘两上+两下’的合作内容,再一个就是我们有一些当地的轻症的患者,把他留在县医院来治疗,不需要让老百姓跑腿,使这个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良好的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今后,我们要通过今天我们建立的这种两上两下的机制,形成长效的帮扶机制,然后通过带动临夏县人民医院的学科进步,提升临夏县人整体的医疗水平。”
来源:临夏县融媒体中心
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临夏站)暨临夏县中医医院环境肿瘤防治共建单位启动会在我院成功举办
为促进环境肿瘤防治研究,探讨环境肿瘤学领域最新进展与学科前沿问题,提升环境肿瘤防治水平,推动环境肿瘤学事业发展。7月1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共同主办,临夏县中医医院承办的“2025环境肿瘤防治研究学术研讨会(临夏站)暨临夏县中医医院环境肿瘤防治共建单位启动会”在我院举办。
中国抗癌协会环境肿瘤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兰州大学原副校长李玉民教授,兰大二院张辉教授、普外ICU主任医师张军强教授、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杜志兴教授等15位专家学者,临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康逢芳同志、县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妥进强同志出席会议,院班子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参加会议。会议由我院党委书记樊世林主持。
培训环节,兰大二院普外ICU主任医师张军强教授解读了专委会相关政策文件,张辉教授分享了“兰大二院模式”在肿瘤防治中的实践经验,杨生瑞博士还就具体操作流程进行了细致讲解,并组织参会人员实地考察医院相关科室,确保共建工作有序推进。
启动会环节,临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康逢芳代表县政府致欢迎词,期盼借共建合作,把专委会的先进理念、科研成果和专家资源“引进来”,助力本县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肿瘤防治团队,建立一套符合我县实际的诊疗规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专业服务。专委会主任委员李玉民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专委会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举措,推动基层防治水平提升。随后院长李延平介绍了医院基本情况及共建单位筹备进展。
仪式现场,李玉民教授与李延平院长签订共建单位合作协议,并与康逢芳副县长一同为临夏县中医医院揭牌。
学术报告环节,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专家团队围绕《环境肿瘤学研究的思考》《肝癌全程化管理与环境预防》《复杂腹腔感染的个性化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防治》等展开深度研讨,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也为基层医院开展环境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我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提升肿瘤防治能力和水平,加速构建完善的全周期肿瘤智疗体系,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筑牢坚实防线。
来源:临夏县中医医院
县政协调研全县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工作
6月11日至12日,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陈崟带领调研组调研全县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工作。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人选康逢芳,县政协副主席赵燕参加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县疾控中心、县妇保院、县医院、县中医医院、麻尼寺沟乡卫生院、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桥寺乡大刘村卫生室等调研点,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走访入户等方式详细了解了全县基层医疗设施与设备配置、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情况。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调研组听取了全县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与会人员结合调研重点内容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讨论。
调研组强调,要以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要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提升群众 知晓率与参与度;要推进服务精细化管理,动态更新居民健康档案,加强慢性病随访,提高规范管理和控制水平,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来源:临夏县融媒体中心
“医”心守护民族情
在临夏县人民医院普外科病房,一场温馨的医患交流正在进行,“双语医生”赵志强正用藏语向患者卡毛耐心叮嘱术后注意事项。因毗邻甘南,为解决藏族患者存在的语言沟通障碍,医院定向培养双语医护团队。赵志强凭借其出色的藏语优势,成为医患沟通的重要桥梁。
临夏县人民医院“双语医生”赵志强:“甘南的同胞来看病时,很多年纪较大的同胞平时很少外出,几乎不会说普通话。就医时,他们与医生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于是经常找我帮忙翻译。”
在专业医疗名词翻译过程中,他也时常遇到难题,但每一次的探索与学习都让他收获满满。临夏县人民医院“双语医生”赵志强:“深呼吸这个词,我就很纳闷怎么翻译,藏族地区的一个卫生院的医生,听他告诉我就是把这个深呼吸翻译成让病人把气慢慢的提起来,用藏语说就是乔欧扎毛西耶斯郎扎。就这样,我又学到了一个新词。”
尽管翻译工作充满挑战,但看到患者因乡音而放松,诊疗效率也得以提升,赵志强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份医患之间的温情,也在医生之间不断传递延续。麻醉科主任徐华祥对此深有体会。20年前初入职时,作为少数民族的科室主任马少斌毫无保留地向他倾囊相授技艺。
临夏县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 徐华祥:“我的麻醉成长之路全靠他(马少斌)手把手教导,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包括术前评估、术中麻醉管理、术后恢复,都是他一步一步带出来的。”
在马少斌的悉心指导下,徐华祥迅速成长。如今,他带领科室尊重民族习惯、精进医术,其提出的疼痛门诊建议使月门诊量从20例升至180例,让各族患者都从中受益。
像赵志强、徐华祥这样的个体力量,在临夏县人民医院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推动着医院不断发展。医院以民族团结为引领,积极构建“技术共享、人才共育”体系。一方面,广泛纳谏,落地一系列惠民举措;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外部合作,提升整体医术水平。
临夏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 马俊勇:“2018年3月,我院挂牌成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临夏分院,派优秀医务人员到兰大一院进修学习,兰大一院也每年选派专家来院开展长期帮扶,通过手术示教、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等活动,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从病床前的母语叮嘱,到手术台的技术传承,再到医院间的资源共享,临夏县人民医院将民族团结的理念融入每一次问诊、每一台手术之中,用实际行动“医”心守护着民族情,为民族团结和医疗事业发展贡献着力量。(记者:汤晓亮)
来源:临夏县融媒体中心